 |
起止时间:2013年07月23日--2013年08月23日
活动地点:
联系人:关老师
联系方式:86319207
|
活动内容:
为进一步深化学校就业创业教育,培养和提升广大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激发广大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独立创业、奋发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创新、创业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实现“以创业促就业”的工作目标,并向第九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推荐一批优秀作品,学校决定举办“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一、时间
2013年6月-2014年11月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竞赛组委会,成员如下:
顾问:隋广军、仲伟合
主 任:卢景辉
副主任: 刘建达
成 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阳爱民、赵烨、康为茂、谢秀兰、植秀聪、詹文都
竞赛组委会下设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负责竞赛方案及有关事宜的解释、协调、组织工作,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校团委(北校区:行政楼109室,电话:36207025;南校区:学校行政办公楼115,电话:39328011)。。
三、竞赛宗旨
培养创新意识 激发创意思维
提高创造能力 鼓励创业精神
四、参赛对象
我校在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团体名义组队(可跨专业、跨学院、跨校组队)参加,由3—9人组成;如有外校学生参加,外校学生人数不得超过本队人数30%,团队负责人必须是由2014年7月1日前仍在校的本校学生担任。
五、竞赛内容
参赛者根据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具体来源包括:参赛小组成员参与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或课外制作;经授权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引用其产品;或是一项可研发的概念产品或服务方向),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提交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计划需阐明公司的创业机会、发展进程、所需要的资源、所面临的风险以及预期回报,并提出行动建议,从而达到吸引风险投资、投入实际运作的目的。
竞赛提倡和鼓励广大学生积极联系校内专家学者,了解有关科研项目情况和相关成果,鼓励以我校科研成果为依托形成的具有鲜明广外特色和广阔市场前景的创业计划。
六、活动日程
竞赛分校级初赛、复赛、决赛、参加全省及全国竞赛5个阶段。
(一)初赛阶段(2013年6月下旬至2013年9月下旬)
1.2013年6月,竞赛活动正式启动。公布竞赛方案,下发竞赛通知,利用校园网、宣传栏、官方微博、微信等进行广泛宣传,团委开通“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专题网页。
2.2013年6月至2013年8月下旬,组队、培训、参赛。各单位广泛动员,积极组织学生认真选题、联系指导教师、组成团队并报名参加。校团委邀请有关专家对参赛队成员进行开题报告、创业计划书撰写及创业管理培训。各参赛队在暑假期间完成创业计划书初稿。
3.2013年9月下旬,初赛。
(二)复赛阶段(2013年10月下旬)
10月下旬,复赛公示、评审及培训。成立校级评审委员会,根据评判标准对作品进行评审,确定进入决赛的作品。
(三)决赛阶段(2013年12月)
举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挑战杯”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由竞赛组委会承办。进入决赛的团队采取多媒体课件(ppt)演示方式,现场演示、解说、推介自己的作品并接受专家现场提问、专家现场打分等环节,最终决定作品名次。
(四)参加全省及全国竞赛(2014年4月至11月)
根据下拨的名额选拔参加全省及全国竞赛的团队,进行赛前集训,投入资金扶持,指导入围团队开展深入的市场调查,完善创业计划书。
七、表彰奖励
(一)团队奖
比赛设特等奖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8个。
(二)团体奖
团体奖设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挑战杯”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1座、“优胜杯”4座。团体总分第一名获得“挑战杯”、团体总分第二至第五名获“优胜杯”。
(三)其它奖励
1.对在全国、全省创业计划竞赛成绩突出的指导教师,学校予以表彰,并作为各项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
2.获省级以上(包括省级)奖项团队的作者,按《学生创新奖管理规定》授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生学术科技竞赛奖”和奖金。
附1: 广外2013年“挑战杯”创业赛参赛须知
附2:2013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作品申报表
附3:创业计划书面评审标准